香港城市大学2026年秋季硕士项目申请已于9月中旬正式开放,据校方往年招生数据及申请趋势显示,热门专业(如商科、计算机类)的首轮申请通道往往在开放后的1-2周内就会迎来投递高峰,部分热门项目甚至会提前关闭首轮申请。而每年11月至12月是港城大集中发放offer的关键阶段,若错过首轮投递,后续轮次的录取概率将显著下降——一方面是剩余名额减少,另一方面是后期申请者背景竞争可能更为激烈。
因此,针对26fall申请者,首要建议是“尽早启动准备”:即使目前语言成绩(如雅思、托福)或GMAT/GRE尚未达到理想分数,也应优先完成个人陈述(PS)、简历(CV)、推荐信等核心材料的撰写与整理,在申请系统开放后时间递交现有材料抢占先机,后续可通过系统补充更新成绩。
语言要求重大调整:雅思降至6分,六级仍受认可
港城大近期在官网更新2026年秋季入学语言要求,此次调整对内地申请者堪称“重大利好”:不仅延续了对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的认可(具体分数要求以各项目官网为准),还将雅思总分要求从以往的6.5分下调至6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校方明确说明:持雅思6分的申请者,部分项目可能会要求额外参加英语能力面试,以进一步评估申请者的口语与学术沟通能力。
这一调整使港城大的语言门槛与香港理工大学持平,也为语言成绩稍显薄弱但希望冲刺香港QS前100高校(港城大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70位)的申请者提供了新选择。对于此前因雅思6.5分门槛望而却步的学生,如今只需达到6分即可具备申请资格,大大降低了语言准备的压力;而依赖六级成绩申请的学生,也无需担心政策变动,可继续以六级成绩作为语言证明。
各学院申请截止日期参考:分学院把控时间节点
由于港城大不同学院、不同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存在差异,且部分项目分轮次录取,申请者需精准关注目标专业的时间节点。以下为各学院26fall申请截止日期的大致范围(具体以官网实时更新为准):
创新学院(AcademyofInnovation):多数项目截止日期集中在2026年4月-5月,部分特色项目可能提前至3月;
图片来源:网络
生物医学学院(CollegeofBiomedicine):核心项目截止日期多为2026年3月,部分跨学科项目延长至4月;
图片来源:网络
商学院(CollegeofBusiness):热门专业(如金融、会计)首轮截止在2025年11月,二轮截止在2026年1月,部分项目三轮截止在3月;
图片来源:网络
计算机学院(CollegeofComputing):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热门方向首轮截止为2025年12月,二轮截止为2026年2月;
图片来源:网络
人文社会科学院(CollegeofLiberalArtsandSocialSciences):社会学、心理学等项目截止在2026年5月,传媒相关方向截止在4月;
图片来源:网络
理学院(CollegeofScience):数学、统计等项目截止在2026年4月,环境科学方向截止在3月;
图片来源:网络
创意媒体学院(SchoolofCreativeMedia):设计、影视相关项目截止在2026年3月,需额外提交作品集;
图片来源:网络
能源与环境学院(SchoolofEnergyandEnvironment):可持续能源、环境管理项目截止在2026年4月;
图片来源:网络
法学院(SchoolofLaw):LLM等项目首轮截止在2025年12月,二轮截止在2026年2月。
图片来源:网络
建议申请者在目标项目官网设置“申请截止提醒”,避免因信息滞后错过投递时间。
四、误区澄清:港城大并非“保底校”,竞争热度持续攀升
长期以来,部分申请者存在认知误区:认为香港城市大学是QS前100高校中“最容易申请”的选择,甚至将其当作“保底校”。但事实上,这种看法与近年申请趋势严重不符。
首先,港城大的录取逻辑更注重“申请者潜力与目标匹配度”:不同于部分高校单纯看重GPA、语言等硬件成绩,港城大评审时会重点考察个人陈述的逻辑连贯性(如学术目标与职业规划的关联性)、推荐信的具体内容(而非仅看推荐人头衔)、简历与目标专业的匹配度(如实习经历、科研项目与专业方向的契合度)。校方更倾向于录取对未来有清晰规划、能清晰表达“为何选择港城大该项目”的申请者,而非单纯追求履历“华丽”的学生。
其次,申请热度与竞争强度逐年上升:过去三年,港城大热门项目(如商学院金融、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的申请量增长超40%,但招生名额并未同步增加,部分项目的录取率甚至低于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的非热门专业。以25fall为例,商学院金融项目申请人数突破3000人,最终录取人数仅约120人,录取率不足4%。
因此,即使港城大在硬件要求上相对宽松,申请者仍需认真打磨材料,避免因“保底心态”导致准备不足而错失机会。
五、申请材料深度准备指南:细节决定录取成败
除了“尽早投递”,材料的“完成度与针对性”是影响录取结果的关键。以下为核心材料的准备要点:
个人陈述(PS):需突出“三个匹配”——学术背景与专业的匹配(如本科课程与目标项目课程的衔接)、实践经历与专业的匹配(如实习中参与的项目与专业方向的关联)、职业规划与项目的匹配(说明港城大该项目如何帮助实现职业目标)。避免泛泛而谈,建议结合目标项目的特色课程、教授研究方向展开,体现“对项目的深入了解”。
简历(CV):采用“学术+实践”双线结构,学术部分突出本科GPA、核心课程成绩、科研经历(如参与的课题、发表的论文);实践部分突出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竞赛、志愿活动(如申请计算机专业可重点写编程竞赛经历,申请商科可写实习中的数据分析案例)。篇幅控制在1-2页,重点信息用加粗标注。
推荐信:优先选择熟悉自己学术或实践表现的推荐人(如本科专业课老师、实习导师),而非仅追求“高头衔”。推荐信内容需包含具体案例(如老师可描述你在某门课程中的论文表现,导师可描述你在实习中的项目贡献),避免空泛的“该生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等表述。
补充材料:部分项目需提交作品集(如创意媒体学院)、科研计划书(如理工科研究型硕士)、实习证明(如商科项目),需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准备,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六、26fall申请额外建议:把握节奏,规避风险
密切关注官网动态:港城大可能会根据申请情况调整截止日期或录取要求,建议每周查看1-2次目标项目官网,同时关注学校官方邮箱(避免错过面试通知、材料补充提醒)。
合理规划语言备考:若目前雅思未达6分,建议制定3-4个月的备考计划,优先攻克阅读、听力(提分较快),同时注重口语、写作的日常练习(应对可能的英语面试);若选择用六级申请,需确保成绩在有效期内(通常为2年)。
避免“盲目投递”:港城大虽然开放多个项目申请,但不建议同时投递3个以上无关联的项目(如同时申请金融、计算机、社会学),一方面会分散材料准备精力,另一方面可能让评审官质疑“职业规划不清晰”,建议聚焦1-2个与本科背景、职业目标匹配的项目。
提前准备面试:若收到面试通知,需提前了解港城大的面试形式(多为线上结构化面试,时长15-20分钟),常见问题包括“为何选择该项目”“未来5年职业规划”“本科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事”等,可提前准备中英文回答思路,同时进行模拟面试(提升表达流畅度)。
26fall申请季已拉开帷幕,香港城市大学凭借其优质的学术资源、灵活的录取政策,仍是内地学生赴港读研的热门选择。但需牢记:“早准备、高匹配”才是录取的核心,只有踏实打磨材料、精准把握时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梦校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