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新闻

返回 首页

哈佛招生官:“如果你和别人一样,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2021/7/19 15:05:11 立思辰留学 4008-941-360

杨晶晶老师

哈佛大学一直被大家认为是高等学府的象牙塔,如果被哈佛录取了总会被惯性的贴上“学霸、高材生、天才...”这样的标签。

哈佛大学是全球顶尖大学中录取率最低之一的大学,每年约3.6万本科申请者向哈佛投掷申请材料,但录取的人数也就2000人左右。

为了能进入哈佛,学生们也是绞尽脑汁,有很多申请者的材料中提到“我认识谁谁”、“我家里的谁谁(某亲戚)是哈佛的毕业生”、“给哈佛捐款”......等等想要跟哈佛攀上关系的措辞。

但是现实的是,哈佛招生官会告诉你:“这些途径都不能帮助你购买到进入哈佛的门票。”

一位在哈佛大学担任了21年的招生官:罗伯特·克拉格特,他在哈佛任职期间可谓阅人无数,但在离开哈佛后的几年,他坦言到:“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没有固定的公式,所以别信那些所谓的“我如何进入哈佛”的励志书。”

从他的话语中,能反射出一个大家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如果你跟其他学生都一样,那哈佛凭什么要录取你呢?

哈佛招生官:“如果你和别人一样,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01 疯狂到极致民主的哈佛招生办

哈佛现任招生办公室主任威廉·菲兹西蒙曾骄傲地在公文中写道:哈佛以能够给予每个人公平为特色。而推动这件事的威廉,被哈佛老校长德里克·伯克称为“大学的良心”。

罗伯特曾与威廉共事21年。至今,他还记得威廉对每一个招生官说的话:“哈佛的录取过程要确保‘疯狂的极致民主’(Lunatic fringe of democracy)。”

02 哈佛是怎么录取学生?

罗伯特透露,哈佛招生办有40-50名招生官,其中,负责初审的招生官,每人需完成1200份至1500份申请材料,平均每天40份。

通常,1个学生的材料会由2名招生官分别审读,最后大家整理出一份名单,招生办公室再开集中讨论会。

他们经常在玻璃房间的会议室,指着投影在幕墙上的申请材料,一直到深夜一点。

最后,由评审小组全体举手投票决定录取谁,不录取谁、或谁进入待定名单。

罗伯特曾就民主的问题强调道:“尽管招生官有不同的职衔,有人是资深招生官,有人还是新人,但在投票权上是平等的,一人只有一票。”

03 哈佛的招生没有公式可循

很多人都以为申请像哈佛这样的学校一定有固定的要求,但事实上,招生并不是计算题,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

罗伯特与记者分享了过去20年阅读申请文书的心得:

材料越厚,学生越蠢

THE THICKER THE FOLDER,THE THICKER THE APPLICANT

罗伯特说:“通常好的材料,我们阅读的时间会越多。材料的好坏不由材料的薄厚决定”。所以,在哈佛招生办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材料越厚,学生越蠢”(the thicker the folder,the thicker the applicant)。

很多学生会认为材料越多越显得自己全面、优秀,例如会附上证书、作品集,甚至是个人专著、小说。罗伯特也曾回忆到,中国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写的书送给招生官看。但这种行为不但对申请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有的时候是帮倒忙。罗伯特这样解释道:

“这看上去非常专业,但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出过书,就给他们加分。相反我们会认为出版书很花钱,我们是不是不该因为这个孩子的家庭有钱,有能力完成这个精美的制作就给他录取,这对家境贫寒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公!”

他建议学生提供的技能需适度,例如如果一个学生会摄影,可以给招生官展示几张照片就可以了,不用大篇幅的作品集来展示。

别受哈佛女孩的影响,要与众不同

MAKING DIFFERNENCE FROM OTHERS IS MORE IMPORTANT

刘亦婷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那个曾经被多少家长眼红过的“别人家的孩子”,她曾经出版的《哈佛女孩》曾一度受到广大家长们的热捧,好像被默认为是一本进入世界名校的“秘籍”。

而这本书是她进入哈佛之后才出的,这与她的成功申请并无关系,但也因为这本书带动了一股流行,此后多年,好多被名校录取的学生开始出书,诉说自己的录取经历。

罗伯特针对这个现象表示:“这些书仿佛在告诉大家录取是有一定公式的,要去参加课外活动,要有一些特别的技能,SAT要考多少分……但这些都是扯淡,哈佛录取没有神奇钥匙,更没有所谓的秘密公式。如果你跟别人是一样的,我为什么要录取你?”

“其实,很多人对哈佛有刻板印象,一想到哈佛就是聪明人、学术型、富学生。但在哈佛,2/3的学生并不富裕,他们来自底层家庭。”罗伯特推荐中国学生看一部动画电影《守护者联盟》(Rise of the Guardians),别硬撑着成为那个根本不是你的人,发现自己的潜能是最重要的。

谈及电影,罗伯特认为大家刻板印象中的招生官就好像电影《绿野仙踪》里的魔术师,大家都以为他有神奇的力量,帮助普通女孩萝西实现愿望。但最后,大家发现根本不存在魔力,萝西之所以能实现愿望回到家乡,靠的是她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哈佛招生官也是如此,就是一群普通人。

洗盘子也能进哈佛

EVERYONE HAS CHANCE TO MAKE DREAM COME TURE

罗伯特说,在哈佛每年招收的2000名本科生中,50%-75%的学生学术能力很强。对于这批学术强人,学校不在乎他们是否具有广泛的兴趣,是否为人幽默,哪怕是书呆子也无妨。学校对他们的期许是:“20年后,诺贝尔奖得主就在他们中产生。”

很多学生的技能可能在学科之外,比如:音乐、戏剧、体育等等,罗伯特建议学生们:“花更多精力在小事情上(More depth in little activity)”,即有聚焦,兴趣不要面面俱到。

他还说:“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词叫微观世界或小宇宙,就是说在有限范围内集聚多种类型的人。不只是哈佛,录取率较低的世界知名学府都一直致力于在做这件事,把各种类型的学生聚集到校园里,让他们互相碰撞,摩擦火花。”

罗伯特回忆他在哈佛工作时,接到一位母亲的来电问:“我的孩子学钢琴还是笛子,才更可能被哈佛录取?”挂断电话,罗伯特对同事们摇摇头,而这位母亲的孩子才不过5岁而已,他当时给出那位母亲的答案是:“让孩子做真正想做的事,这才是对的。”

还有一位家境贫寒的男孩申请哈佛,他没参加过任何社团,更没有音乐、戏剧、体育方面的特长。这位男孩,为了支持家庭开销,他从中学开始就在一家美国的快餐连锁店打工,根本没时间干其他事。

这是一家美国著名的快餐店,因为它以小丑表演闻名,所以许多美国孩子喜欢在这家店举行生日派对。起初,男孩在后厨洗盘子,但他每年都获得升职,到了12年级他荣升为餐厅的小丑表演领班。

“这可不是什么特别技能,但这个男孩的经历告诉我们他拥有超越同龄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内动力,以及面对人生逆境依然不缺的幽默感与创造力,担任小丑这可是必不可少的素质。最重要的是,他能富有激情地坚持干一件事。”最终,男孩被哈佛录取。

能否通过“断腿测试”

CAN YOU PASS THE BROKEN-LEG TEST?

每年哈佛的体育教练都会拜托招生办录取几个“体育好苗子”,而罗伯特和同事们就会思考,这批体育特长生能否通过“断腿测试(Broken-Leg Test)”。

这项测试的本质是,若某一天这些运动员因为伤病、年龄或其他因素而不能再踢足球、打篮球,他们还能干什么?当“运动员”这个身份标签被撕掉后,他们是否还具有其他的身份意识能让他们继续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事实上,这个测试适用于体育特长生之外的所有申请人。但罗伯特还是强调,所有录取严苛的学校都没有固定的招生规则,但说到底,录取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正如他说的:“招生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04 教育是你忘了所有所学之后,留下的东西

采访最后,罗伯特突然跟记者聊起爱因斯坦,意外的是,他最欣赏爱因斯坦的并非他的相对论,而是他的教育观。教育是什么?爱因斯坦说,教育,是那些当你忘记了所有所学的之后,留下的那些东西。

“教育绝对不是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那些训练你去整合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这样的教育可以在各种学校中发生,每年我们可以看到哈佛学生在走出哈佛后碌碌无为,因为他们四年时间光沉浸在‘我进哈佛’的骄傲与自满中。”

罗伯特告诫学生,永远不要坐等期待哈佛能给你什么,更不要认为只有进哈佛才是成功,好的教育可以发生在距离哈佛2英里开外的任何一所不知名的学校里,关键就是学生是否懂得如何去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达到自我发展、自我进步。

罗伯特向记者强调,目前被家长热捧的大学排名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给手表、足球、衣服排名,但你不可能给教育排名。因为教育的产出不是依靠教育的规模,而是它的毕业生是否实现了他们自我的价值,这种价值又是难以估量的。”

在与教育打了30多年交道后,罗伯特的经验是,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而当把教育被沦为可以被估价、排序的商品,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了。

相关资讯
美国免费留学评估
已有-人成功获取留学方案
© 2005-2025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