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学留学一年大概花费多少?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英文: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ityU),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大学现以工商管理、法律、工程、创意媒体、能源及环境作为五大发展重点,以“专业教育提供者”为大学定位。香港城市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2021年排名48,2020年排名52,2019年排名55,2018年排名49。
香港城市大学学费
本科:
会计,管理,英语,电子工程,数学,100404元/年
硕士:
MBA,国际会计学文学硕士,应用经济学理学硕士, 环球企业管理文学硕士,市场营销学理学硕士,167320元/年
生活费说明:
平均83690元/年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费用明细
香港留学住宿费用
香港高校的宿舍分为两人房和三人房,一年的住宿费,一般在7000港元左右,配备了空调、厨房等设备。立思辰留学指出,因为宿舍有限,又要保证非本地生 (内地学生和国际学生)住寝室,所以一般来说,住宿舍的香港学生比较少。
但香港的大学宿舍都不提供枕头、棉被等物品,所以去香港的时候,可别忘记带条被子,被子不用太大,中等的就行。被子在那里的价格都很高。当然也可以向宿舍管理站租用,不过价格昂贵,每天的租金大约是35港元。
除了宿舍学生也可以自己租房子,不同的房子房租也不同,从唐楼上下铺到酒店,差别亦是极大。基本上,唐楼上下铺1000-1500港元,单间X2;洋楼上下铺1200-2500港元,也有2500-3000港元的,比较少,单间X2。住客厅的话1000-2500港元,也有狮子大开口3000港元以上的客厅,能不能租出去就是八仙过海了。中文和科大住学校附近的村屋很便宜,很多时候2000港元以下就有单间;港大由于处于港岛区,住宿比较贵。
-
IESEG:全法第一所开设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的商校
IéSEG管理学院(Institut d‘économie scientifique et de gestion)创建于1964年,是里尔天主教大学(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ille)和法国高等专业学院委员会(CGE)的成员,是全法第一所开设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的商校,国际化程度极高。
里尔天主教大学:成立于1876年,是目前法国规模最大的一所私立大学,集结了各类大学学院、高等专业学院(“大学校”)和普通高等学院,并涉及文学与人文科学、法学、经济管理学、科学与技术学、医学与神学等五大学科领域。
作为法国排名前十的商学院之一,IéSEG管理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100名及1000名受培训的高管人才,目前已有10,000+毕业校友就业于全球各地。
IESEG在超过65个国家拥有280多所合作大学,可为学生提供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等世界名校和欧盟Erasmus Mundus计划的交换学习项目 。
IESEG坐落于巴黎拉德芳斯CBD和里尔,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比邻,与2500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
在校企关系方面集聚地缘优势,IESEG的毕业生广泛就业于摩根大通、IBM等著名投行、咨询公司及各类大型跨国公司及组织。
里尔校区:
位于里尔的市中心,里尔是法国第3大城市,同时也是法国最年轻的城市(城市28%的人口年龄低于20岁)。此外,里尔还是当地最大的学生聚集地,有超过10万名学生。
巴黎校区:
坐落于巴黎的金融和商业中心拉德芳斯(La Défense)内的大拱门(Grande Arche),拉德芳斯商业区是法国乃至欧洲企业的总部集中地。该校区拥有6000平方米空间、13个阶梯教室、10个普通教室、3个媒体中心、1个350平方米的图书馆。
学校排名
2021年QS全球商科硕士&MBA排名
MSc in Fiance金融项目:项目多元化获得全球第4名
MSc in Big Data Analytics for Business商务大数据分析项目:法国入榜院校中全法第5名
MSc in Digital Marketing & CRM数字化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项目:全球第26名
International MBA 国际工商管理硕士项目:项目多元化获得全球第3名,全欧洲第2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获得全球25名,全欧洲第15名
《金融时报》2020年欧洲商学院排名 TOP 55
2020年《金融时报》管理学硕士排名 TOP 32
《学生》杂志2021年管理学硕士排名 TOP 8
《巴黎人报》2020年商学院排名 TOP 12
《费加罗报》2021年商学院排名 TOP 9
《Le Point》2021法国高商全新6大榜单排名
GE项目基本信息与薪资水平第13;教学质量第13;研究水平第4;国际化水平第10;专业融合水平第17
本科阶段
1 5年制大学校本硕连读管理学项目 Grande Ecole Program
2 国际商务管理本科项目 Bachelo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硕士阶段
1 管理学硕士项目 Grande Ecole Master in Management
2 国际商务管理硕士 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3 时尚管理硕士 MSc in Fashion Management
4 国际商务谈判硕士 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5 创业与创新硕士项目 MSc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6 国际商务&科技管理硕士 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Technology
7 金融硕士 MSc in Finance
8 银行、资本市场和金融硕士 MSc in Banking, Capital Markets & Financial
9 国际会计、审计和控制硕士 MSc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 & Control
10 数字营销和CRM硕士 MSc in Digital Marketing & CRM
11 商业分析和咨询硕士 MSc in Business Analysis and Consulting
12 国际工商管理硕士 International MBA
13 领导力与编程MBA项目 MBA in Leadership and Coding
-
不喜欢?不合适?德国留学该如何转专业?
在德国,专业选择是相对自由的。但是转专业,一般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
在德国的大学学习中,转学和转专业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尤其对于当地德国学生。刚中学毕业的学生,很难在一次抉择中就选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比如有些德国学生一开始会倾向于学计算机,机械,电气,经济数学等这些热门专业,因为这些专业读下来代表着未来好的职业前景和高薪水。另外这些专业在大部分学校是非受限的(Zulassungsfrei),它的学习位置相对较多,Abitur 4.0都可以轻松获得学习位置。
然而这样的低门槛,导致很多学生一学期或者一年之后发现自己跟不上学习进度,挂科,所以就决定转到其他专业去。既然母语为德语的德国人都会因为学业问题转学和转专业,那么对于德语只学了了两三年的中国学生来说,转学和转专业也是常面临的选择。
那么转专业需要准备什么?
都有哪些流程?又该如何操作呢?
下面将由慕尼黑工业大学-数学硕士在读的Mona同学分享自己在德国大学转专业的亲身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本科第三学期刚开学就突然决定要转专业,经历的很多麻烦的事情,在此分享经历,并梳理一下整个流程,也许对别人也有帮助。
无论你是本科毕业申研究生要转专业,还是学业中途要转专业,都避不开匹配度的问题,就是在申请时,大学会要求提供你之前所上过的课程的目录、对应的学分、课时以及课程内容的简要说明,以确保专业的匹配,确定你有足够扎实的基础。如果有轻微的偏差就有可能会受到条件录取,要求在前几个学期内补完一些课程;偏差过大则不予录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跨专业,却只能从本科大一重新上起了,就是因为匹配度差太多,人家大学觉得你没基础,来了也听不懂课。
所以首先,要确定自己是要从大一上起,还是要在转专业之前尽量完善匹配度(仅适用于课程偏差不大,学校允许选修一些专业安排外的课)。
转专业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办理退学,一件是申请学校。所以时机要把握好,不要像我一样刚开学才决定转专业,既错过了上一个申请季,离下一个申请季还很早。
办理退学可能每个学校的手续会有偏差,我这里以KIT为例。首先要去Studienbüro(管理学生考试成绩、入学、退学之类的地方)要一张或者在其网站上下载一张Antrag für Exmatrikulation,填写,找图书馆盖章(需要确认归还所有借阅书籍以及上交学生卡,如果不想上交学生卡可以选丢失,图书馆盖章确认之后会直接注销Bibliothek Konto),最后再交给Studienbüro。这个退学的流程在要毕业时也要办,只有先退学了,才能拿到毕业证。办理退学可以选择退学时间,这时候选择下一个学期就行。
申请学校在申请季一开始就可以进行,有一定匹配度可以选择高学期入学(既非第一学期入学,可以转学分);否则申请第一学期。我就是选择高学期入学,因为我是第三学期刚开始就想转数学专业,物理专业的课完全不想上了,没心思,于是想在这学期选修数学专业第一学期的课,考过试之后,在物理的第四学期转到数学的第二学期去,这样也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想法有了,问题来了。注意签证时间!学校的考试期一般都安排在2月甚至3月,而申请学校一般1月15日截止,也就是说我申请学校的时候并没有申请高学期入学的资本。于是我就跟数学专业的Prüfungsausschuss商量,我向他保证自己这学期选修的数学专业第一学期的课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绩,询问他可不可以先给我高学期的Zulassung(全凭信任了)。大概是我物理专业当时的均分考得还可以,对方同意了我的请求,选择相信我的学习能力(确实之后考得不错),申学校的时候给了我高学期的Zu。
总结
理论上转专业就应该到此圆满结束。但是这段经历会留在我的简历上,之后找实习,面试的时候一定会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转专业。其实没有太多为什么,当初做这个决定的之前犹豫了很久,但是也没有别的想学的专业就一直搁置,加上身边的家人朋友都是劝我坚持,毕竟一开始也是自己选的。但做决定就是一瞬间的事,在刚开学某堂课上,看到前排的同学做的密密麻麻的复习笔记,那一刻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在物理上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决定转数学专业之前,同学有劝我,说数学专业比物理专业还要变态。我也有担心过,但是比起从高中开始就不擅长的物理来说,选择从小就比较擅长的数学也许会更容易克服困难吧。事实证明我做对了,不是因为谁比谁更难,而是我更愿意在谁身上花时间。
其实转专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难就难在你是否为一时兴起
是否已决定好了要去读什么专业
是否做好了面对适应期困难的准备
在这里小编也给予大家一些建议
Tips
1. 研究目标大学目标专业的Modulhandbuch,尽量在本学期选择同样或者内容相似的课程,这样到时候学分转换到的概率大大增加,节省毕业时间。
2. 如果申请高年级,提前上目标大学官网上搜索Bewerbung h?heres Fachsemester相关信息,因为具体情况每个学校有些区别,尽早准备,规划时间。
3. 尽早!尽早!尽早!联系提前联系目标学校和专业的负责人,咨询相关问题,说不定高年级直接有空位,看你匹配度没问题,直接收你。千万不能等到申请高峰期,到时候想约Sprechstunde也困难,邮件回复也非常慢。如果是本校换本科专业,那直接联系秘书处,如果是本校换硕士专业,则联系本校专业负责人。
4. 关于和外管局打交道的建议。如果你是三学期内转,那你就是大爷,你有硬性法律规定保护你,随时预约外管局更改居留目的。如果三学期以外的,特别是情况比较糟糕的,比如挂三次必修或者高年级低学分被自动退学,那么建议获得其他大学录取并且注册完之后,再去找该大学城市外管局,因为在生米煮成熟饭之前,他们只会踢皮球(Bürokratie),让你找前大学城市外管局批准,他们不管,让你限期离境等等。只有你注册了新的学校之后,你有了注册证明(Immatrikulationsbescheinigung), 也就有了延签的完整材料,你就有资格申请延签审核,外管局也必须收下材料,既然收下了,时间花了,大概率就成了。如果不成,你读你的书,业余写下解释信或者被通知去外管局当面解释,最严重的情况请个律师,你证明你剩下的留学签证年限内能毕业总归还是有可操作性的吧。
当然小编更希望每位同学
都能一次性选对自己喜欢且适合的专业
免受转专业之苦~
如果你不知道赴德留学
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
不妨来看看
【德国高中毕业生最喜爱的十大专业】吧!